在幕阜山脈北麓,長江中游南岸,湘鄂贛三省交界處,有一塊綠意蔥蘢的地方。地圖上,它看起來就像一片田徑舒展的棠葉,又像是一只展翅翱翔的蒼鷹。萬里長
江和幕阜山脈之間,她以“濱江靠山、鄰邊沿線”的區位交通優勢、“山清水秀、桂香竹翠、泉溫洞奇”的生態魅力名聞遐邇、這個地方就是湖北咸寧。
“不慕天池鳥,甘做溫泉人?!?“一道出遙岑,潺諼古到今。雪天聲瀉玉,月夜影搖金。歲旱施功大,民疴被澤深。浮丘與軒帝,仙跡可追尋?!?/p>
咸寧溫泉又名沸潭,古稱為“溫泉虹影”。溫泉水溫度介于56℃至62℃,質類型以硫酸鈣、重碳酸鈣和重碳酸鈉型為主,呈淡黃色、無沉淀物,感官好,水中含有豐富的硫、氡、鍶、氟等微量
元素,極具醫療養生價值。2011年12月19日,國土資源部命名咸寧為全國“中國溫泉之城”,“一城十二泉”美譽天下。
咸寧溫泉有大量的民間傳說,有地母造溫泉、鐵拐李拜壽溫泉等神話傳說。據《咸寧市地名志》記載,“咸寧溫泉早在唐代就已著稱,宋時‘溫泉沸波’已入‘淦川八景’,相傳宋仁宗趙禎南
游時曾到來此(溫泉鎮)洗過溫泉澡”。咸寧溫泉資源十分豐富,分布廣泛,各縣市區均有分布。水質類型以硫酸鈣、重碳酸鈣和重碳酸鈉型為主,水質清澈、無色、無沉淀物,感官好,含有豐富
的硫、氡、鍶、氟等微量元素,溫泉水溫度介于27℃至64℃,全市各地溫泉中的礦物組分含量各異,極具醫療保健價值。地下熱泉均以上升泉群形式出露,部分鉆孔揭露后成為自溢井,水位、溫度、
水質情況變化僅在一定范圍內波動,較為穩定。
夢蝶泉-三江溫泉
狀元泉-溫泉谷
棲鳳泉-碧桂園溫泉
太乙泉-太乙溫泉
逍遙泉-楚天瑤池溫泉
浴恩泉-長印溫泉
沸波泉-漢商溫泉
二喬泉-嘉魚山湖溫泉
御風泉-赤壁龍佑溫泉
桃溪泉-崇陽浪口溫泉
天香泉-溫泉國際
奔月泉-疊水灣溫泉
頤養湯泉·十二泉家福專題
桂花!亦稱“木樨”“巖桂”“九里香”。自古以來,桂花神獸中國人的喜愛,一向被視作高潔、吉祥、榮譽的象征。
中國桂花之鄉——咸安區桂花鎮,位于咸寧市東南部。該鎮桂花素以面積大、品種全、產量高、花質好、古桂多而著稱。2000年國家林業部、中國花卉協會正式命名為“中華桂花之鄉”,栽種
桂花歷史悠久,桂花樹品種齊全,有金、銀、丹、鐵、四季、月月桂等9個品種桂,共有桂花樹150余萬株,現存少量千年古桂。年產鮮花20萬公斤以上。全鎮現有桂花苗圃2000畝,桂花苗6000萬株,
可供春秋兩季移栽。發展桂花具有經濟、生態雙重效益,也是城市綠化的優良樹種。
咸安桂花傳說從天上來,當地老百姓常說桂花時“月里嫦娥播的種,山中仙女育的秧”。這里的桂花以其花多、花密、朵大、瓣厚、色鮮、香濃聞名全國。經科學配方生產出來的“八月桂牌”
桂花露、桂花米酒、桂花酒、糖桂花、純桂花、桂花蜂蜜、桂花糕、桂花茶、桂花八寶茶等系列產品,是天然正宗的綠色食品,暢銷全國各地。
咸寧市桂花栽培歷史悠久。據史料載,2300多年前戰國時期詩人屈原途經咸寧寫下了“奠桂酒兮椒漿”、“沛吾乘兮桂舟”的美妙詩句。500年前民間就有釀制桂花美酒的傳統。
在幾千年的相伴相依中,咸寧人將桂花引為知己,不但愛桂、詠桂,二喬品味到了桂文化的神韻。每當風清月朗、桂香沁人之際,咸寧人中秋宴喜歡以桂花酒佐食,一家人吃著桂花月餅賀團圓。
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,咸安的花農們還會舉行隆重的中秋民俗祭奠活動,在中秋月圓之夜“守月華”“祭嫦娥”,祈求天降雨露,確保當年桂花能有好的收成。
桂花是咸寧的秋魂。走在市區的大道上,行人時時會被沁人的縷縷桂花香魂迷醉。
桂花博物館
咸寧桂花博物館是國內首家以桂花為主題的博覽館,于2010年在潛山國家森林公園狀元閣景點
正式開放。博覽館集中展示了桂花科普知識,以及咸寧的桂花文化。
博覽館一樓是桂花科普知識和中國桂花文化展區,分上、中、下三層。二樓則是桂花產品和咸
寧桂花文化展區。在這里可以了解到各種桂花產品以及獨具地域特色的桂花文化。
前往咸寧觀賞桂花的最佳時期為:每年九月中旬至十月下旬。
咸寧有萬頃茶園,千年茶史。當地民風崇尚:不可一日無友,不可一日無酒,不可一日無茶。咸寧人自古就有施茶美德,咸安的施茶者尤多,于村頭于橋畔于山腰于曠野,共設有“九路六十二
茶亭”。不過,咸寧的茶不是寂寂無名之茶,是有過大作為的。毛澤東第一次到蘇聯。送給斯大林70壽辰的賀禮有茶葉,這茶葉就是產自羊樓洞的磚茶。赤壁一古民宅有對聯曰“穿牖而來,夏日清
風冬日梅;卷簾相見,前山明月后山茶?!?
羊樓洞古鎮說到咸寧的茶,就不得不說說咸寧的羊樓洞古鎮。
羊樓洞是“松峰茶”的原產地,素有“磚茶”之鄉的美稱。自唐太和年間皇詔普種山茶起,羊樓洞就開始
培植、加工茶葉。宋代曾一度以磚茶作為通貨與蒙古進行茶馬交易。羊樓洞茶馬古道始于宋,繁榮于明清。明
嘉靖初,制茶業已相當發達,集鎮隨之而興。極盛時有茶莊200余家,人口近4萬。古鎮有5條主要街道,百余家
商旅店鋪?!岸床琛边h銷邊疆和海外,羊樓洞譽稱“小漢口”。羊樓洞所產青磚茶“以蓮花為案,以洞莊二字
為識”,至今,已有200余年歷史,有"磚茶之源,百年洞莊''之說。古詩:羊樓古巷青石幽,洞莊百年木樓秋,
千載修得茶香繞,觀音泉韻洗風流。便是描寫的羊樓洞著名的觀音泉與洞莊磚茶史。它以老青茶為原料,經蒸
汽高溫壓制而成,湯色澄紅清亮,濃釅馨香,味道純正,回甘雋永。飲用青磚茶,除生津解渴外,其具有的化
膩健胃,降脂瘦身,御寒提神,殺菌止瀉等獨特功效為其它茶類所不及。
羊樓洞古鎮在中國茶業發展歷史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。三百年前,萬里茶路沿途的國家把羊樓洞作為
對中國茶的理解。這片面積不足0.7平方公里的土地,匯集了來自各俄國,德國,英國,日本等各個國家的精英
商賈,行成了一個人口逾四萬的“中國大茶市”。
咸寧種植楠竹傳說有5千年的歷史,早在清朝康熙年代的咸寧志書上就有“竹影蟾光潔、桂影有余光”、“月來窗寫竹,風過徹梳荃”的詩句。清末至民國初年,咸寧楠竹已遍布全境。在第一次大革命時期,咸寧的楠竹為革命作出過貢獻。北洋軍閥在汀泗橋失敗后,向北退守咸寧城,由于時遇汛期,咸寧城外圍的西河水深面闊使北伐軍攻城造成極大困難。這時,咸寧工農協會在聶洪鈞的帶領下,用楠竹釘成數百艘竹排,架起浮橋;用竹筒裝水送飯;用竹筍殼打草鞋送給北伐軍;抬著竹擔架搶傷員,為北伐軍攻咸寧城創造了有利條件。1938年日寇侵占咸寧后,境內西北部的賀勝、橫溝、官埠、張公、甘棠等平丘地域因處鐵路、公路沿線,竹林被毀壞一空,幸存的楠竹林,主要分布在東南和西南低矮山區。 到1949年解放前夕,楠竹總面積不足10萬畝,蓄積量為681萬根。
星星竹海星星竹海四季景色迥異。春天,望春花開,百鳥爭鳴,雨后春筍,層出不窮;夏天,新竹抽梢,枝葉婆娑,婀娜多姿,青翠欲滴;秋季,天高云淡,風清月明,竹海莽莽,波瀾起
伏;冬時,大雪初霽,遍地修篁,瓊枝玉葉,風光旖旎。八方游客四季游覽竹海,無不春濃,夏涼,秋暖之感。置身萬頃碧波的竹海,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,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;而彎彎新竹,又
似柔情似水的少女;漫步竹林深處,倆旁翠竹夾道,竹葉輕拂面頰,顯得萬般溫柔,寧靜和典雅。難怪現代詩人郭小川呢稱:“楠竹如同少女,可親,可吻,可戀,可愛?!?/p>
登上氤氳蒙蒙的花紋山,居高臨下,星星竹還風光盡收眼前,遠看“茫茫竹海,碧波排空,鋪向天邊,近看粗壯楠竹,巷翠挺拔,指云擎日”,每當山間微風吹起,那竹尾向空中揚去,像孔雀
的尾巴,像翡翠的噴泉。八方游客四時觀竹林,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,如同甲胄的戰士,給人一種凜冽、不可侵犯的神圣之感,而彎彎的新竹,又似柔情似水的少女;漫步竹林深處,兩旁翠竹夾道,
竹葉輕輕拂面,顯出萬般的溫柔、寧靜、幽邃,置身山澗,迎面而來的是帶著竹子清香的山風。
苧麻,屬蕁麻科植物。苧麻中國古代重要的纖維作物之一。原產于中國西南地區。苧麻是咸寧傳統的特色作物,種植歷史悠久,素有"苧麻之鄉"的美譽,是出口外銷商品麻的主要基地,在國際
市場上頗負盛名。作為全國三大苧麻產區之一的咸寧,應把苧麻產生化經營作為咸寧發展特色農業的經濟增長亮點。咸寧市苧麻主栽品種為“細葉綠”,占苧麻面積85%。。原麻產量22993噸;原麻
產值20694萬元,居全市經濟作物之首。主要分布在赤壁、嘉魚、咸安三個主產麻縣市區,現已形成京珠高速公路沿線的苧麻種植業帶。
近年來,重點產麻鄉鎮到中國麻類研究所,華中農業大學等單位引進“湘苧2號”、“湘苧3號”、“華苧4號”等苧麻良種。這些良種植株高、莖桿粗、產量高、品質好、單產原麻高達500斤以
上,深受麻農歡迎。